柔性制造高端人才培养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各地区为毕业生所能提供的生存环境与发展前景差距较大,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择业难、文科毕业生能力不足等实际情况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热点。
当今的高校毕业生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痕迹明显,大学的自主时间过多,又过多沉浸于娱乐和消费中,极少投入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等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上海交大继续教育学院,敢为人先,在培养行业能手方面,拥有独门绝技,力求能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一份贡献和实事。目前毕业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还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有必要参加由交大统一组织且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及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计划,和高校进行衔接,每年对口限额招生,订单培养,真正做到让学生和学校无后顾之忧,大大减少了风险。在教学过程中植入企业最前沿的的技术理论和实操经验课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架起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二、政策支持
“十九大”强调“新”和“强”。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以创新型经济为重要驱动,必然是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柔性制造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机器人”等核心数字技术打造、助力“强国梦”。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数字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而“柔性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组成部分。培养“柔性制造”高端人才,是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柔性制造”高端人才培养,为“中国制造2025”做出应有的贡献。
柔性制造是实现未来制造业的新颖概念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是决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前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届时,智能化机械与人之间将相互融合,柔性地全而协调从接受订货单至生产、销售这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活动。
近年来,柔性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科学“哲理”和工厂自动化的先进模式已为国际上所公认,可以这样认为: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业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智能制造技术。它作为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为未来制造业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产业促进政策,将包含物联网智能硬件在内的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列为发展重点,目前市场对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缺口日益凸显。
三、项目优势和特色
1.采用“中国式双元制”培养模
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对口,就业无忧
3.百年交大,学府庄严,名师荟萃,学风浓郁
4.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高端职业人才
四、课程及收费标准
课程班 | 学费 |
普通班 | 15800元/人 |
智能班 | 19800元/人 |
高级班 | 25800元/人 |
师资班 | 1000元/人/天 |
课程模块包括:设计、智造(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企业管理等。
五、证书
学员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结业证书。
六、培训对象、方法
应往届毕业生或在校实习生,企业员工、院校相关领域内专业教师等。
面试入学,择优录取;
常年招生,滚动开班
理论+实践,定单式培养;
培训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实习单位
4.培养方向
智能制造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物联网智能系统工程师、智能家居设计师、3D打印设计师、大数据分析师、高级设计师、项目管理工程师、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等。